起底基金“帮忙资金”:撤出时往往变成“帮倒忙” 四类原因催生“帮忙需求” 成本竟如此高

最新信息

起底基金“帮忙资金”:撤出时往往变成“帮倒忙” 四类原因催生“帮忙需求” 成本竟如此高
2023-03-15 18:02:00
渠道压力、声誉压力,发行规模白热化竞争多重诱因之下,“帮忙资金”频频出现在多家基金产品中。
  “帮忙资金”并非单纯“帮忙”,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帮忙资金”成本并不低。一般而言,股基的“帮忙资金”成本对价约在2%到4%不等,而债基减半,约在1%到2%之间。此外,“帮忙资金”如果发生亏损,基金公司则需要刚兑。
  在资金帮忙之下,多数“保”发行或者暂时避免清盘的基金长期来看并没有较好的起色,反而更容易因“帮忙资金”一两个月之后的撤出,导致大额赎回冲击基金净值,影响到剩余投资者的利益。
  成立不到俩月,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
  3月15日,东方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再次发布《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的提示性公告》,该公告称,截至3月13日,基金基金资产净值连续 40 个工作日低于 5000 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基金成立于2022年12月20日,今年3月1日,其第一次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 30 个工作日低于 5000 万元的公告。这也就意味着,该基金成立不到两个月,资产净值已经低于5000万元。
  根据基金成立合同,东方中证500指数增强成立时募集资金为2.378亿元。截至3月14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8%,短短两个月,在基金保持正收益的情况下,基金规模迅速缩水,发生了什么?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基金或许在成立之初,借用了“帮忙资金”保成立,在基金上市后,“帮忙资金”撤退导致的规模急剧下降,其中的“猫腻”在于基金成立之初资金集中在C份额。C份额由于不收取申购费,只收取销售服务费,且持有7天以上赎回也不收取赎回费的特点,具备典型的“帮忙资金”特质。
  事实上,财联社记者梳理成立不足一年的基金显示,还有多只基金浮现“帮忙”资金身影。以某小型基金公司旗下2022年9月成立的基金来看,其C份额从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回落到年底的0元,资金全部赎回。该基金A份额自成立之初便可忽略不计。
image  事实上,并非只有中小基金公司才需要“帮忙资金”,某大型基金在去年二季度成立了一只偏股混合基金,C份额在成立之初达到近3亿元,到三季度公布季报时,该基金A、C份额合计规模仅剩600万元,缩水迅速,引发“帮忙资金”嫌疑。
image  四类原因催生“帮忙需求”
  “帮忙资金”是业内潜规则,通常来讲,外界第一印象是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存在发行压力等问题使用较多,但是多位业内人士都指出,基金公司不分大小规模都有可能使用。一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介绍,“帮忙资金”较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形中:
  一是新发基金保成立。当基金募集困难时,为了达到2亿元的成立门槛,公司不得不找“帮忙资金”救场。
  “有可能是市场行情不好,真的不好卖,渠道压力很大,如果新基金募集失败,对公司的声誉影响很大,很难再找到好的渠道合作。因此,基金公司会尽量避免发行失败出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募集期间,中小基金公司因知名度、渠道等劣势压力较大。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基金公司要找帮忙资金的原因还在于某些创新产品,拿到创新产品并不容易,一般而言,监管往往会同时发给几家头部基金公司,这个时候公司必须要重视,会想尽办法做大发行,取得先发优势。此外,对于公司有比较重要战略地位的产品,也有“发大、做大”的要求,“帮忙资金”时常会在这些产品中出现。
  二是“迷你”基金保“壳”。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若连续60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个交易日持有人数少于100人,则基金有清盘压力。当前市场超过万只基金,同质化严重,基金持营运作情况不同,优胜劣汰是发展必然。但是基金清盘对于公司而言,同样有声誉、渠道等压力,“保壳”续命的最快捷径就是“帮忙资金”。
  三是用于召开持有人大会投票。如果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想要修改合同、清盘或续作等事项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根据相关要求,召开持有人大会需要直接出具表决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大于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二分之一。
  现实中,召开持有人大会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较大规模、投资人较为分散的基金来讲,二分之一的持有人参与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精力成本。而使用“帮忙资金”则可更好操作。
  四是年度业绩考核期。有受访人士指出,年底对基金公司排名等考核,也有公司会使用“帮忙资金”。
  如果发行不占优势,为何不选用成立条件更加宽松、成立金额门槛更低的发起式基金?按照规定,发起式基金的管理人或是所在公司高管认购时,份额要达到1000万元或以上,并且锁定三年。
  某公募基金人士道出其中玄机,发起式基金要锁定自购资金三年,成本并不低。发行基金募集资金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是赚取管理费用,而发起式基金占用自己的资金,并不是首选。此外,每家公司成立发起式基金同样有额度限定。
  资金成本高企,亏损需刚兑
  市场上券商、期货公司等机构都能提供“帮忙资金”。“最大资金来源还是券商,一是券商有自营资金需要投资;二是券商和基金关系更为密切。”某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资金成本来看,股基的“帮忙资金”成本对价约在2%到4%不等,而债基减半,约在1%到2%之间。
  “行业并无对价标准,基本上是一事一议。如果基金公司在券商有托管等业务,合作密切的话,可能对价会相对较低,也可能采取资源置换的形式进行,比如分仓或者尾佣。”该人士进一步解释。
  而对于资金的使用周期,上述人士表示,基于资金成本较高的考虑,“保”成立的话会久一点,一个月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是持有人大会投票的话,资金可能只会呆一周到十天就会撤出。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帮忙资金”在买入期间发生亏损买基金公司是需要刚兑的。为避免这一问题,“保”成立的基金经理在“帮忙资金”存续期间,是轻易不敢建仓的。因为一旦发生亏损,公司需要赔付这些亏损。
  从“帮忙资金”出现过的基金来看,多数未能有较好的起色,反而更容易因“帮忙资金”一两个月之后的撤出,导致大额赎回冲击基金净值,影响到剩余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受访人士还指出,公募基金信息相对公开,投资者可以以季度为单位看到基金资金进出情况,“帮忙资金”过多出现的话,最终会损害基金管理人的声誉。
  去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专业主义与长期主义,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并指出,“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切实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现象,纠正为扩大规模频发爆款产品等现象。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不论是监管趋势,还是保护投资的角度出发,“帮忙资金”这种表面热闹,实则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行业生态的行为并不可取。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起底基金“帮忙资金”:撤出时往往变成“帮倒忙” 四类原因催生“帮忙需求” 成本竟如此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